隨著高分子科學和技術的迅猛發(fā)展,社會對
高分子材料的要求也愈來愈高。單一高分子材料往往難以滿足這種要求,需要用
合金、共混、復合(簡稱 a bc)的方法對高分子材料加以
改性,以求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各自組分的特性,并賦予單一材料所不具備的優(yōu)良品質(zhì)。高性能
復合材料的研究和開發(fā)已成為當代高技術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高分子材料的一個重要發(fā)展趨勢,它正向著高比
強度、高
比模量、高
韌性、耐高溫、耐
腐蝕、耐
磨損等多方向發(fā)展。其中既增韌又增強的
高分子復合材料已成為
工程塑料改性研究的熱點。
但是,從材料科學的觀點來看,強度和韌性是
結(jié)構材料的兩個特別重要但又相互矛盾的
力學性能,材料同時增強、增韌的問題一直是高分子材料科學有待解決的重要難題之一。
一般來說,
剛性粒子填充到
聚合物基體中可以有效地提高材料的強度、
剛度和尺寸
穩(wěn)定性等,但同時又極易導致聚合物
脆性的增加。而用
彈性體增韌
熱塑性塑料,在增韌的同時,卻使材料的剛度、強度、使用溫度等指標發(fā)生較大幅度的降低。用機械共混的方式同時添加剛性粒子和
橡膠形成的聚合物/
彈性體/
填料三相復合材料可以在一定范圍內(nèi)平衡材料剛性與韌性的矛盾,卻不能同時獲得高強度高性能的聚合物材料。因此,80年代以來,提出了用非彈性體(剛性粒子)增韌聚合物的改性新途徑。
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重點基金資助下,本實驗室首先在國內(nèi)開展了聚合物非彈性增韌的基礎和應用基礎研究,經(jīng)過多年努力,我們在無機剛性粒子替代橡膠增韌聚合物復合材料及其增韌機理方面進行了系統(tǒng)深入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進展。在理論上闡明了無機剛性粒子增韌聚合物除了對填料的粒徑和粒徑分布有所要求外,必須對其界面相結(jié)構提出新的結(jié)構形式,即在均勻分散的剛性粒子周圍嵌入具有良好界面結(jié)合的和一定厚度的柔性界面相,以便在材料經(jīng)受破壞時既能引發(fā)銀紋,終止
裂紋擴張,還可以在一定形態(tài)結(jié)構條件下引發(fā)基體
剪切屈服,從而耗散大量的沖擊能。
然而,上述界面相結(jié)構均是在反應性
擠出加工過程中形成的,材料性能不穩(wěn)定,操作周期長,難于控制,因此很難將實驗室研制的高剛性高韌性高分子復合材料步入工業(yè)化生產(chǎn)階段,為此,在國家“863”計劃項目的資助下,提出了增強增韌填充母粒制備高性能復合材料的設想,并在該設想的指導下,研制成功
聚丙烯用增強增韌填充母粒和
尼龍改性用
增韌劑母粒。
增強增韌填充母粒的研制涉及大量的邊緣學科:界面分子設計、填料和聚合物表面物理化學改性、表面性能表征、界面
相容劑的合成、界面相互作用、流變行為、填料分散速度和分散程度、聚合物結(jié)晶行為、
材料力學性能、增強增韌機理,因此是一項十分復雜而又非常有意義的。我們在研究了無機粒子表面性質(zhì)、分散相微觀結(jié)構和材料力學性能的三者關系之后,總結(jié)出增強增韌填充母粒制備高性能聚合物復合材料需具備的四條基本原則和創(chuàng)造性地解決了無機粒子均勻分散和界面結(jié)合相互矛盾的關鍵技術問題,通過高效的界面
改性劑的使用和反應性擠出加工方法的運用,實現(xiàn)了少量橡膠原位浸潤、包覆無機剛性粒子的設想,研制成功了一種以單分散無機粒子為核和少量彈性體為殼的新型聚合物/無機粒子“殼—核”結(jié)構的增強增韌型的填充母粒。
增強增韌填充母粒具有以下特點:
1.填充母粒的添加,不但能顯著改善聚合物的加工
流變性能,而且能在聚合物基體中重新快速、均勻分散,因此,使填充母粒與聚合物的復合過程由二次加工簡化為一次加工成為可能。
2.填充母粒的添加,使聚合物復合材料的
模量和韌性同時得到提高,即材料的模量和韌性均超過聚合物本身的數(shù)值,獲得一種既韌且剛的復合材料。
填充母粒對聚丙烯的增強增韌效果:
填充母粒(含量為40wt%)改性聚丙烯材料力學性能數(shù)據(jù)
均聚pp 母粒填充均聚pp 共聚pp 母粒填充共聚pp
缺口
沖擊強度(j/m) 20 80-90 150 300-400
拉伸強度(mpa) 30 25-30 25 20-25
彎曲強度(mpa) 30 40-50 30 30-36
彎曲模量(gpa) 1.0 2.0~2.5 0.8 1.5-2.0
在國內(nèi)外現(xiàn)有眾多的填充母粒商品和研究報導中,至今尚未見高分散的、同時增強增韌高分子材料的填充母粒的報導。它的成功研制,為無機剛性粒子增強增韌聚合物界面結(jié)構模型的完善,復合材料界面設計與控制水平的提高作出了貢獻,并將為我國大品種通用塑料升級為工程塑料以及工程塑料進一步高性能化開辟新途徑,為聚合物材料的應用拓寬新領域,創(chuàng)造其應有的社會效益和經(jīng)濟效益。
目前增強增韌填充母?捎糜诟男跃郾、
聚乙烯塑料,同時提高其材料的剛性和韌性,拓寬它們的應用范圍,如改性后的聚烯烴材料可應用于汽車和機動車零部件、家用電器外殼、電動工具箱等。
與【】相關熱點資訊:
【了解更多 “” 相關信息請訪問
膠專區(qū) 】